:::
:::

News

最新消息

《科技與創新》高雄榮總全國首創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 打造醫病新合作

新聞
2020-02-15

「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」將以口腔癌患者作為首例示範標的,利用金屬3D列印技術為病患量身打造顏面彌補物。(圖片由工研院提供)

高雄榮總是南部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,近年發展精準醫療,找來投入研發多年的工研院,開辦全國首創的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,打造創新醫病合作模式,守護南臺灣健康。

走進高雄榮總,有一處與繁忙熙攘診間很不相同的空間,外觀典雅時尚,溫馨舒適的感覺更像咖啡廳,這是高雄榮總2019年10月底才開幕的「3D列印技術探索中心暨臨床體驗診線場域」,能緩和病患緊張不安的心情,與醫師、廠商等專業人員討論客製3D列印醫材的需求。

「醫師最怕開一種『3D手術』——困難(Difficult)、危險(Dangerous)、耗時(Demanding)。」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娓娓道來高雄榮總興起打造「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」背後的原因。

楊宗龍指出,對於許多外科醫師來說,一台「3D手術」常常耗費十數個小時,不僅消耗醫師體力,病患也需承受極大的風險,「我們認為,3D列印技術將是降低『3D手術』風險很好的解決方案。」

病患不再將就 量身打造醫材

3D列印技術發展是精準醫療的一大利器,對醫生與病患都有正面效果。對醫生來說,可以輸出真實3D臟器模型,供醫師研究參考,更可以為病患量身打造所需的醫療器材、輔具,及客製手術導引板,協助醫師精確下刀,降低手術風險。對病患而言,在醫師講解病情時,同時又可實際觀看並觸摸3D列印模型,了解手術的始末,降低術前不安,並減少醫療糾紛的產生。

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,「病患目前所使用的醫療器材,絕大部分是『將就』使用,」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副主任陳維聆表示,醫療器材為統一規格生產,因此病患只能就現有規格「將就」使用,3D列印醫材根據病患需求量身打造,在舒適性及治療性上會優於統一規格的醫材。

為了解決這些臨床上面臨的實際問題,高雄榮總開始發展3D列印技術。然而醫材用的金屬3D列印,牽涉到先進的製造技術,為此,高雄榮總找來在金屬3D列印投入多年的工研院共同合作。

「這是臺灣第一次運用金屬3D列印技術進行二類新醫材開發計畫,因此在技術上有賴工研院尖端儀器及技術的大力支援,」楊宗龍表示,金屬3D列印機器一台要價不斐,非一般醫療院所及廠商負擔得起,而工研院在南科高雄園區設置的「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」(FoiAM)具備列印生醫專機專用等級3D列印設備,且已通過國內醫材設計與製造的ISO13485認證,成為高雄榮總發展3D列印強力的技術後盾。

有了工研院的技術支持,高雄榮總再找來醫材廠全球安聯攜手合作,三方進行臺灣首例「口腔癌專用的3D列印彌補物重建人體試驗計畫」,作為體驗診線的示範標的。根據統計,口腔癌是臺灣男性癌症發生率上升最快的癌症,患者須切除口腔的病灶以達到治療效果,導致顏面出現破損,過去只能以病患自體骨頭作為修補顏面的彌補物,如今可以運用金屬3D列印技術,根據病患顏面精準打造相符彌補物。

三強攜手 打造醫材新模式

人體試驗計畫預計在通過衛福部的核可後即可開展,未來當口腔癌患者在高雄榮總進行診斷評估並得到醫材規格後,研創中心將根據醫師及患者需求客製3D成像,交由工研院專業金屬製造列印,半成品再交給全球安聯公司進行後處理及品管包裝,即可完成GMP醫材製造認證,最後回到醫師手上植入病患體內,完成體驗診線一條龍病患醫療服務整合方案。

這讓「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」背後的意義,不僅僅只具備術前規劃諮詢、醫材3D列印技術探討、醫師研究學習等功能,更重要的是肩負臺灣第一條為病患媒合臺灣優質廠商,製作出客製化3D列印醫材的實踐場域!

「體驗診線為臺灣優質醫材廠商搭建可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,廠商可以更加了解實際臨床需求,量身打造真正適合病患的產品,縮短研發創新的時間,不僅對於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有幫助,也能真正幫助到病患,達到醫院、病患、產業三贏的成果,更能為臺灣醫材產業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!」楊宗龍期待著。

(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)

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。(圖片由工研院提供)

2020-02-11 08:00

資料來源:自由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