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
《科技與創新》工研院組「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」領軍臺灣攻商機
工研院號召上下游雷射廠商,共同成立「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」。(圖片由工研院提供)
全球雷射產業商機高達千億元,工研院將南臺灣打造為先進雷射技術及衍生應用產業群聚的「雷射光谷」,2019年並號召上下游廠商,共同成立「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」帶領臺灣攻雷射商機。
雷射看似是門高深、離民生很遙遠的技術,但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已隨處可見,舉凡醫療手術、電子產品、金屬製品、手機乃至汽車、飛機的製造等,都會應用到雷射。雷射源是雷射加工設備當中最關鍵的零組件,不僅成本占比逾三分之一,更是加工成敗的重要因素。 隨著全球雷射產業持續成長,以及業者對加工及製造的要求愈來愈高,雷射源國產化將有助提升產業競爭力。為此,工研院籌組國家隊實現雷射源國產化,朝催生國產雷射源及雷射設備旗艦公司邁進。
雷射源國家隊 搶攻百億商機
為了搶攻高達百億元以上的市場商機,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之下,工研院號召國內13間相關廠商,共同成立「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」,聯盟成員包含搏盟科技、杰、光合訊科技、米雷迪恩、卓越成功、虹竣科技、騰錂鐳射、博隆精密、華信光電、龍彩科技、友嘉科技及中科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等,皆為國內自主雷射關鍵組件及雷射源的重點廠商。
對於聯盟的組成,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滿懷信心地表示,只要攜手同心,透過垂直與水平的整合,要達到百分之百的雷射源國產化,將不再是遙遠的夢。
「在產官學研的投入之下,國產雷射源已經能從源頭自主。」羅達生分析,目前臺灣雷射源國產化的比例達到7成,他坦言,最後一哩路充滿挑戰,必須有效應用現行的產業優勢,「臺灣的優勢在於供應面,無論機械、電子等產業都非常完整,又有官學研機構的奧援,加上在應用面上,在精微細準的製程要求之下,對雷射源需求相對龐大,透過聯盟的整合,將供應與需求聚焦結合,就能推進雷射源發展自主化。」
工研院打造南臺灣成為先進雷射技術及產業群聚的「雷射光谷」。圖為工研院開發的超快雷射「誘發玻璃成孔」技術,可應用於下世代的3C高頻通訊、訊號傳輸及顯示裝置。
(圖片由工研院提供)
上中下游串連 助廠商突圍
工研院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執行長曹芳海對「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」的未來深具信心,他認為,在團隊的結合與分享之下,再透過工研院的配合發展,未來將看見光明,工研院未來也將從雷射技術的差異化及智能化下手,提供設備廠商獨特的功能,期待未來催生國產雷射源及雷射設備旗艦公司。
工研院研發自主的雷射源,有獨特且具加工需求量的短脈衝、高功率及智能穩定的雷射源關鍵組件和系統,成功開發4,000瓦雷射源模組,導入國產騰錂的雷射泵浦與卓越成功的光纖元件,自製率達8成。此外,鎖定各種材質打標的龐大需求,工研院開發出獨有超短脈衝光纖雷射,峰值功率可達6萬瓦等級,可調製脈衝寬度及重複率,能一機多用於鋁打黑(在陽極鋁板上用雷射打上黑標)、金屬彩雕、深雕、非金屬及電路板雕刻,已導入產線智慧生產履歷應用,以利基功能協助廠商突圍。
聯盟成員之一的搏盟科技是工研院衍生的新創公司,其新產品3奈秒光纖雷射源近年來已經順利打入多國雷射設備業市場,董事長黃奇咸認為,聯盟將上、中、下游串結在一起,無論是縱向或是橫向交流都將帶來相當大的助益。
而杰公司成功開發出工業界單一模組亮度最高之3,000瓦光纖雷射源,杰專案處長廖愷修則期待,透過聯盟以打通國內相關廠商的聯繫,促成溝通平台,以共同分享來壯大能量。
「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」的成立,希望透過聯盟平台串接國內雷射設備及服務,拓展國內雷射產業應用,搶攻高達百億元以上的市場商機,讓國內廠商對邁向「光製造大未來」的榮景充滿信心。
(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)
4,000瓦高功率DDL雷射源模組技術。(圖片由工研院提供)
2020-02-10 08:00
資料來源: 自由時報